校友网
孔屏 刘爱民 李谊晖

百年母校,莘莘学子和你一起走向辉煌
──济南师范学校百年校庆纪实
孔屏 刘爱民 李谊晖
五彩的日历一天天撕去,历史的岁月一天天流走,2002年10月15日,济南师范学校百年盛典的日子终于在济师人的翘首中盼来了!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这是一个激情四溢的好日子。对于所有关心济南师范、热爱济南师范的人来说,这个日子已经盼望很久很久了。
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当早晨第一缕晨曦洒向大地的时候,济南师范学校偌大一个校园早已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请尽情地听吧,看吧,开心的锣鼓敲起来了,嘹亮的军号响起来了,曼妙的身姿舞起来了,到处是彩旗飘飘,到处是人潮如涌,到处是欢歌笑语。一句话,济南师范的校园沸腾了!
来了,皓首童颜、精神矍铄的老一代济师人,身上穿着新衣,脸上带着微笑,你搀着我我搀着你地走来了。
来了,笑逐言开、风度翩翩的中年济师人,带着喜悦的心情,迈着豪迈的步伐,肩并着肩手握着手地走来了。
来了,青春昂然、精神焕发的年轻济师人,哼着优美的歌曲、踏着欢快的节拍,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地走来了。
来了,社会各界关心济南师范学校成长的领导、专家、学者、朋友们,他们带着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祝愿走来了。
来了,都来了,走出济南师范的一代代莘莘学子和关心济南师范的各界人士,怀着对济南师范特有的感情和眷恋,在金秋十月从四面八方聚首在济南师范学校美丽的校园里。
从1902年到2002年,整整一百年哪!济南师范学校走过了多少日月轮回,经历了多少风吹雨打!但是,一代代济师人怀着美好的信念,靠着不懈的追求,在历史的卷宗里留下了“学高为师,身正是范”的浩然正气!今天,在母校百年华诞的喜庆日子里,他们代表着济南师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在此畅谈过去的峥嵘岁月,共谋济南师范的美好前景。
下面还是让我们放眼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面吧!
感人肺腑的贵宾接待处
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济南师范学校的全体老师和部分学生穿着整齐的新装,早早地迎候在校园门口的两侧和各个接待处。他们是那么神采奕奕、满面春风,一连数小时都绽开着一张灿烂的笑脸,彬彬有礼地接待每一位来宾。一脚踏进济南师范的校园时,目睹此情此景,即使铁石心肠的人都无法按捺住激动的心情。
在众多来宾中,有两位老人一走进校园就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其中一位是女师三级的宋秀兰老人。校庆前一天,她心脏病突然发作,一天滴水未进,躺在床上大气不敢喘。第二天,当姑娘用轮椅推着她出现在校园里时,熟悉她的人都大吃一惊。 “我这是托了校庆的福,是母校百年校庆的强大吸引力把病魔吓跑了。”老人家笑着说,同时用手指了指身上的新衣服,“你们看,我如果不来,那么,为校庆特地新做的衣服不就浪费了吗?”这是多么朴素的语言,又是多么感人的情怀啊!另一位是女师一级的韩明秀老人,本来是在10月15日这一天开刀动手术的,但为了参加校庆,她不顾家人和医生的一再劝告,把动手术的时间推迟到16日,为此还与家人发生口角,女儿生气没有陪着她,最后是儿媳妇不得不请假用轮椅把她推来了。母校啊,您为您每一个儿女都穷尽了心血,儿女们也是深深地牵挂着您啊!
在签到处走过来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人,他从兜里摸出一叠钱来,慢慢地递到接待老师的手上,是十张崭新的十元纸币!他边签名边解释说:“我对象下岗了,孩子又上大学,生活很拮据。但是家人都非常支持我来参加母校的百年庆典,我们家不富裕,这十张十元钱是我刚从银行提取的,略表我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吧。”一百元钱,沉甸甸的一百元钱呢!在场的老师们被深深地感动了。
这天,自然教研室的张成强老师在教学楼接待处服务,因而接触到许多老校友。校友一见到他便问,“同学,某某年代的校友在哪里?”听着如此亲切的称呼,张老师心里美滋滋的。其中有一位老校友,张老师和王红等几位年轻的教师陪他聊天。当他们从学校建设聊到学校已实行的五年制教育时,老人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你们一定要写好毕业论文!”原来,这位老校友把张老师他们当成大专班的学生了。当张老师揭开谜底时,老人对他们说:“我以为你是班长,带着几个班委在这里服务哪?好啊!一百年啦还这么年轻!”
一个上午的接待工作是紧张而忙碌的,到午饭时间,已是饥饿难耐的数学组李珂老师正要去食堂领午饭,见一位老校友在附近休息,看他拿着纪念品吃力的样子,李老师急忙跑过去帮忙。谈话间,老人说自己忘带相机了,未能与百年师范留个影,神情颇为沮丧。李老师脑子里突然想到校门口那家照相馆可以外拍,于是请老人稍候几分钟,自己急忙向校门口跑去……花坛、喷泉、操场旁都留下了老人灿烂的笑容,她还执意与李老师合了一张影。等到送走老人,食堂的盒饭已经凉了,但李老师吃起来却格外香甜!
贵宾接待处,一幕幕感人肺腑的故事发生了,发生着……
欢乐沸腾的校庆主会场
济南师范学校整修一新的大操场是这次百年庆典的主会场。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孙淑义参加了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老校友、著名表演艺术家项堃,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长子、原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王乃征也应邀到会,国家教育部师范司包同曾副司长、省市区有关领导、各地市教育局领导、省内师范学校领导、省外部分知名师范学校领导、省内部分高等师范院校领导等社会各界来宾以及新老校友近4000人参加了庆祝大会。
随着大会主持人李秋毅书记宣布济南师范学校百年校庆庆祝大会开始,锣鼓军乐齐鸣,“嗵!嗵!嗵!”象征着百年的礼炮声在空中响起,伴着年轻学生青春而又沸腾的欢呼声,数千只五彩的气球在头顶上柔柔地飘动,放飞的数以千计的信鸽盘旋在人们的头顶上,组成自己美丽的图案,久久不可离去。刹那间,花一样的海洋、潮一般的掌声、激动的泪花、热烈的拥抱……
“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迎来今天的欢腾”。这真是一个庄严、神圣、令济师人永生难忘的时刻。整整一百年啊!一百年的沧桑,见证了山东省师范教育的风风雨雨,见证了一代代济师人前仆后继的奋斗历程,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从苦难到振兴的光辉历史。
此时此刻,每一个济师人,无不怀着巨大的幸福感,沉浸在鲜花的海洋里,涌动在如潮的人流中,你看,白发苍苍的老校友哪一个脸上不是洋溢着孩童般的微笑!哪一个年轻的济师人不是热血沸腾!特别是当聆听着张春常校长掷地有声、满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的讲话时,母校啊,我们的母亲,您听到了吗?几千人在心里大声地呼唤着您的名字,发自肺腑地对您说:“母校啊,我们为您骄傲,为您自豪!我们永远爱着您!”母校啊,我们的母亲,您知道吗?一百年来,您的一代代莘莘学子无论走到哪里,都眷恋着您,挚爱着您,关注着您,也一直陪伴着您。
与主席台遥相呼应的,是特意搭建装扮一新的大舞台,随着“今天是个好日子”的歌声传来,一台精彩的文艺演出徐徐拉开了帷幕,200人的背景台荷花、柳丝时隐时现,使古老的泉城象征与百年济师的标志遥相呼应;欢快的歌舞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美术教师在美妙的音乐中现场作画,显示了艺术的无穷魅力;民族音乐二胡、古筝齐奏像潺潺的流水为大型庆典活动增添了浓浓的诗意;济师附小校友、国家一级歌唱演员孙毅,唱的是那样的动情、忘情。台下,几代济师人数千双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伸长了耳朵听着,他们看到的听到的不仅仅是一台精彩的演出,一首首优美的歌曲,他们看到和听到的分明是走过一百年荆棘坎坷,拨开云雾,终于迎来了绚丽彩虹的济南师范。
见证历史的校史展览馆
对于老一代济师人来说,最吸引他们的便是虽修饰一新却风格依旧的校史展览馆,这是目前济南师范学校唯一的旧影。完全可以说,老一代济师人的梦想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有幸成为这次校史解说员的九九级外语四班的王真同学,在校庆前一遍一遍地背诵解说词,直到烂熟于心,她是多么想在老校友们面前充分发挥出自己出色的口语水平,可是,她根本就没有插嘴的份儿。那些老校友们一拨拨地来,看着一幅幅图片,七嘴八舌地讲着王真同学从来也没有见过的济南师范。她,这个经过学校严格筛选出来的解说员,却被挤在展览馆的一个角落里,成了唯一的参观者。
药学专家刘国杰是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4级的学生。刘老在校史展室停留了很久。在这里,他倒成了解说员,给学生们讲起那段在他心中不知回味了多少年的不寻常的人生经历。当看到三十年代的师范校址图片时,他显得很激动,当年的老师,有许多他能清楚地叫出名字来,有许多老师的音容笑貌他还记忆犹新。而这一切都已过去七十年了。
一位七十多岁老人,衣着整齐,精神矍铄。他刚走进展览馆,就举起手指着五十年代的老校门激动地说:“这就是,对,没错!这就是我上学时候的校门!哎呀,真是!五十年了呀!”老人眼睛盯着那张微微有些泛黄了的黑白照片,语无伦次地说着,那才是他记忆里永远不变的母校。“你们看到校门口这条小路了吗?”老人继续指着那张照片,“这是我上学那会儿,师生全体动员,一块砖一块砖地拼起来的,男生女生都抢着干,哈哈,那才叫热火朝天啊!”言谈笑语间,老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成长的年代,寻到了逝去的青春岁月。老人讲啊讲啊,讲校长王大牛,讲革命烈士、一大代表王尽美,讲文革时期的风风雨雨……
一批批校友来了,在校史展览馆寻找着当年自己的足迹和情怀,他们感慨着济师百年的历史,追忆着曾经的似水年华,欣喜着母校的兴旺繁荣。小小的校史展览馆承载着济师百年的沧桑,印证着一代代济师的英雄才俊,曾在这里学习过、生活过、哭过、笑过……
校史展览馆除了记载学校的发展史外,还陈列了中央、省、市领导、校友及各界关心济南师范的艺术家们那一幅幅美妙绝伦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总督学柳斌,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韩喜凯,副省长邵桂芳,济南市市长谢玉堂,老校友季羡林、臧克家等都为济南师范百年校庆题词作画。
开怀畅谈的三代济师人
2002年10月15日,在这个令所有济师人激情四溢、豪情满怀的日子里,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王尽美同志的儿子──王乃征老先生带着父亲对母校的无限情思走来了;著名文学家、诗人臧克家的长子臧乐源先生带着父亲对母校的祝福走来了;近90岁高龄的著名电影艺术表演家项堃老先生在儿女的搀扶下,迈着缓慢而坚定的步子走来了;90岁的著名药学专家刘国杰老先生目光炯炯、精神焕发地走来了,还有济师的一代代学子──全国劳模、特级教师、拔尖人才、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小学校长,以及各行各业的领导……众多的济师精英欢聚一堂,与在校学生开怀畅谈,共叙师园情结,展望美好明天。
项堃老先生于1929至1935年就读于省立一师,是我国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多年来,他塑造了无数个鲜明的银幕形象,对艺术的执着使他拥有不老的艺术青春,更让他的艺术形象深深扎根于大众的心目中。校庆当天下午,项老不顾年事已高,坚持和学生交谈长达三个小时。项老面对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情绪激昂,侃侃而谈。项老先生满怀激情地讲述了他的童年时代,他说他是个孤儿,小小年纪就受尽了苦难,自从踏入济师的门槛,他就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是母校培养了他,没有母校的培养就没有今天的项堃!他为我们讲述他的学生时代,他说他没有亲人,是母校的老师给了他亲人般的温暖;他说在家家团聚的大年夜,他无家可归,独自留在学校,但老师送来热腾腾的饺子让他感到被亲人牵挂的幸福;他讲述他日常生活的艰苦,是母校的老师与同学问寒送暖,给了他家庭般的关怀!他为我们讲述他学生时代的朝气蓬勃,他喜欢音乐、美术,喜欢博览群书,喜欢跑步打篮球,他说在学校的怀抱里,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欢乐和幸福!在讲述过程中,项老兴奋得像个孩子,仿佛回到了从前,对母校的挚爱溢于言表,动情之处眼角满含泪水,在场的每一位师生无不被深深打动,跟随项老沉湎于对过去的回忆中。
刘国杰,这位当年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4级的学生,如今的药剂学专家,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批的终身教授。别看刘老今年已经90岁高龄了,但说起话来依然铿锵有力,讲起母校的历史和自己的奋斗历程依然是激情洋溢。 谈到自己为什么学医时,刘老激动地说:“说起这事我要特别感谢当时任教务长的王祝晨老师。1933年冬天,我偷偷考了齐鲁大学的药学专业,不仅考了第一,而且还拿了奖学金,但是因为耽误了实习,按规定是不能发给毕业证的,然而他认为我能按照自己的爱好走自己的路,是可贵的,于是特许我毕业。可以说济南师范一直走的是一条自由、发展、创新的道路,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基础上,可以自由发展自己的思想和爱好。就像是种上了一粒种子,给予它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就会自己发芽、壮大。” 最后刘老意味深长地对在场的学生们说:“一个人的成长主要靠自己,十八九岁是人生的关键,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干点什么的话,不要随便地丢弃,要敢于创新、吃苦、实践。做学问不是制造轰动效应,而是需要积累,要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刘老与项老在学生时代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彼此相互了解、相互帮助、同甘共苦成为莫逆之交。两位老人因为母校的百年校庆而相聚一起,掩饰不住的兴奋与激动让二老沉浸于相见的兴奋里。刘老为在校师生讲述他与项老之间的趣闻乐事,讲述他们在一起发生的一件件令人难忘的故事,当年的情景宛若历历在目。对年少时代的怀念与对母校的留恋之情让他万分激动。在讲述过程中,他们不时插话打断对方的话语,补充遗漏的细节、揭露彼此当年的秘密,看着二老相互嗔怪的表情真的让人忍俊不禁,那情形简直像两个天真的孩童在声情并茂地谈论着趣事,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及默契的配合让在场的每位师生都随之喜笑忧乐,更不时为他们精彩的言语爆发出一阵阵长久而热烈的掌声。
两位老人沉浸在相逢的喜悦中,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更为济南师范能拥有现在的辉煌成绩而倍感欣慰!几十年弹指一挥,面对眼前年轻的一代他们感慨万千,他们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那是无数个先辈牺牲了他们的青春换来的,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学习的大好时光,多学知识,多读好书,为将来教育祖国的下一代做好准备!这番话是朴实无华的,但它却充满了两位老人对年轻人的期望与嘱托,充满了对母校的深情与祝福!
孟黎,1949年8月任济南第一师范学校的教导主任。 孟老师回忆说,那时济南女子师范学校与省立济南师范学校刚刚合并,迁至今天的校址。学校周围很荒凉,师生每周六都要去拔草,生活很艰苦。她经常到位于经三路上的市教育局开会,每次都是徒步来回。但是,一师的学生们却一直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她们一入学就治黄,到黄河边扛麻袋,穿的鞋从来就没有干过,还有的同学在工地上入了团,那场面真是感动人。然后是抗美援朝,同学们都踊跃报名,还组织小分队下工厂、奔乡村,办识字班…… 忆往昔,看今朝,孟老师面对济南师范翻天覆地的变化感慨颇多,但她认为始终不变的是济师人艰苦创业的精神和扎实严谨的作风,正是这种精神的延续,才使得学校历经百年而不衰。
赵春梅,原济南师范学校幼师班学生,现任滨州医学院幼儿园和山东英才银座双语幼儿园园长,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幼教专家团的成员。漂亮、高雅的她在人群中特别显眼,而她当年的老师──邱枫老师和刘婴连老师对她的高度评价不由得又让人心生一分敬意。交谈中得知,年轻的赵老师同样经历了坎坷曲折的奋斗历程。她在学校表现就特别突出,聪明且刻苦,毕业后,本来学校让她留校教舞蹈,但后来有了变故,耽误了分配,结果分到了滨州一个很不知名的幼儿园,条件非常艰苦。但她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锲而不舍地艰苦创业,终于闯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她说她很多的工作作风和思维方式都是受老师的影响,是济南师范良好的校风、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团结和睦的班集体使她取得了今天的成就。赵老师说,她要穷尽毕生的精力,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此来回报社会,回报母校。
济南师范学校百年校庆庆典活动圆满地落下了帷幕。但是,那隆隆的礼炮声还响在每一位济师人的耳边,那象征着和平与美好的信鸽还在济师人的脸前翻飞。济南师范学校经历了百年沧桑,但在时间的隧道中,她却像一位风华正茂的少年,踏着时代的节拍,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意味着她将踏着时代的步伐,沿着自己的道路不断前进;继往开来,说明她将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向着更广阔的天地迈进。作为新一代济师人,我们肩负着传承文明、发展未来的重要历史使命,那么,就让我们继承和发扬老一代济师人的光荣传统,和母校一起走向辉煌吧!
(感谢自然教研室的张成强老师、数学教研室的李珂老师和99级外语4班的王真同学为本稿提供材料。)
 
距离校庆庆典还有
0天
站内搜索:
 热点关注